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董耀会,一辈子,一件事——写在《长城文化经济带建设研究》出版之前

发表时间:2022-02-09 09:32来源: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长城文化经济带建设研究》是董耀会对长城文化经济带建设的拓荒之作,该文集对长城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全国长城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以时间或空间为尺度对长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述,并就建设长城经济带、认识文化遗产长城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建立符合这个区域特点的协调发展机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董耀会曾说,“长城是我无法摆脱,也从来不曾想摆脱的一种精神宿命”。他是一位长者,徒步考察万里长城第一人。他随内心的梦想,翻越万水千山,用生命的光阴陪伴长城。如今,董耀会已是著名长城专家,身兼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而对于长城,他走了35年,研究了35年,守护了35年。

在18岁生日时,董耀会半开玩笑地说:“我们能做点什么?等到100岁的时候,人们说起来还记得我们年轻时做的事,这件事还有意义。”他找到了这件有意义的事,那便是守护长城。

1984年5月4日,他放弃众人眼红的工作,离开温馨的家,放下满腹心事,和好朋友吴德玉从山海关出发,踏上徒步考察长城之旅。在北京,张元华也加入进来,于是,三个“苦行僧”一路前行,翻山越岭,穿越戈壁沙漠,历时508天,到达了长城的终点嘉峪关,完成首次徒步考察长城的壮举。从此,他这辈子再也没有离开长城,就这样把自己献给了长城。

从青春到白头,几十年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长城,为长城的研究、保护、维修、宣传和开发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因此,他的所有身份和工作全都与长城有关,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中国长城志》总主编、中国长城博物馆荣誉馆长等。

文集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几点思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文旅融合探讨》《临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扶贫及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文的探讨,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这一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的要旨和作用的论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切中肯綮之功。董耀会在研究中独辟蹊径,对长城地区文化记忆和历史内涵的梳理,从深层次阐释了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延续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有精神力量的影响。

董耀会是一个对“干”字情有独钟的人。他曾用过的一个笔名是“一十”,这个笔名竖着签,就是一个干字。他认为,人这辈子,总要干点事。干,就要干到底,就要争取干好。悲壮的茫茫旷野,有风也有雨;所有的路,有起点,有尽头,却没有捷径。他坚持只做这一件事,并把守护长城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而今,董耀会年逾花甲,仍身体力行,为保护长城而奔走呼吁。虽然他已有多种著作问世,迄今仍笔耕不辍,向世人讲述古老长城精彩的新故事。作为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长城组)的专家委员,他依然行走在长城遗址,奔波在长城沿线,探寻长城文化经济带过去忽略或难以解决的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文字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首页          分会简介       分会动态          通知公告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